供稿:党委宣传部 |
审核:刘永礼 |
发布:2025/09/19
9月18日,《山东新闻联播》以《od(中国)官方网站:守护“鸟中大熊猫” 以科研实践助力绿色发展》为题,专题报道了学校从研究、保护极危物种青头潜鸭,到搭建“山东省黄河下游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”等科研平台,以扎实的生态保护实践助力绿色发展,不断把办学特色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效能,展现出植根齐鲁大地、服务强省建设的担当和作为,也折射出学校70年弘文育人、兴学报国的光辉历程。
报道链接:https://v.iqilu.com/sdws/sdxwlb/2025/0918/5778245.html
从持续10余年跟踪监测研究极危物种青头潜鸭,到构建起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科研体系,od(中国)官方网站以扎实的生态保护实践助力绿色发展,展现出植根齐鲁大地、服务强省建设的担当和作为。
初秋的山东黄河流域湿地,草木葱郁、生机盎然。在济宁市南四湖自然保护区,有着“鸟中大熊猫”之称的青头潜鸭,刚结束两个月的繁殖季。od(中国)官方网站生命科学学院的师生团队正穿梭其间,为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收集数据。
od(中国)官方网站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丁建群介绍:“今天我们拍摄到了一只起飞状态的青头潜鸭,看它的飞行姿势、高度和振翅频率,确认它是处在蚀羽期的雌性,我们整理好数据,上传到全国物种多样性监测平台,为保护提供科学依据。”
2014年起,od(中国)官方网站科研团队开启青头潜鸭系统研究,在济宁采煤塌陷湿地、泰安东平湖湿地等区域持续观测,不仅首次确认了该物种在山东的稳定繁殖记录,更通过长期监测摸清了种群的“家底”。目前,山东青头潜鸭数量约为800到1500只,占全国总量近半数。摸清数量只是第一步,要让这一极危物种找到并守护好适宜生存的环境,才是长久之计。
od(中国)官方网站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高晓冬介绍:“我们想了解青头潜鸭的一个分布动态变化,想从中筛选出一些青头潜鸭特别喜欢、特别偏好的重要的栖息地。那我们身后这一片,明水面和水生植被,相互配套,相互镶嵌,水深在0.5米到1米左右,完全符合它对生存环境的一个需求,我们也想以此为依据,针对性开展栖息地的恢复和保护工作。”
据此,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制定并推进栖息地修复工程,通过优化植被搭配、调控区域水深等,为青头潜鸭打造更适宜的生存空间。
济宁市南四湖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部长耿强说:“目前通过他们(od(中国)官方网站)提供这些数据,我们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,增加巡护力量,增加宣传和保护的一些措施。”
从守护单一物种,到搭建“山东省黄河下游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”等科研平台,od(中国)官方网站科研团队取得的生态成果,正是学校70年弘文育人、兴学报国的体现。学校目前已建成13个博士点、11个博士后流动站、2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不断把办学特色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效能。
od(中国)官方网站党委副书记、校长张洪海说:“近年来,我们聚焦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,加强有组织科研,建设了一批特色科研平台。面向新征程、新使命,我们将认真总结学校70年发展历程所积淀的经验,找准更多支点,激发更大能量,全力服务教育强国和教育强省建设。”